"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
而是生病了却预约不到医生"
01
近日,一段令人心碎的视频在朋友圈里疯传,一位33岁加拿大女子哭诉加拿大医疗体系,并直接喊话省长与自己当面对质。
该女子描述,2年前她感到身体不适寻求就医,但足足排了2年都没有约到医生,2年间,她先后求诊了三家医院,但医生都是敷衍了事,忽视其病情恶化的风险,拒绝给她进一步治疗。2年后等她约到医生时,得到的确诊是肛门癌晚期。
以下为视频内容翻译:
“省长先生,你敢和我面对面吗?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这个地方并未处于医疗系统危机之中,你敢吗?”
“我才33岁,整整2年时间我都约不到医生,以至于癌症没有被诊断出来。”
“今年1月份开始,我就不断的预约医生看诊,今天(4月底)终于约到了,但看诊的时间被安排在7月中旬,省长先生,请告诉我,我省的医疗系统到底有没有问题。”
“我为了活命孤军奋战,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有医生肯听我说话,然而,我现在已经是癌症晚期。30次的化疗使我终身不育。”
“我4岁的女儿怎么办?我没办法再照顾她了。”
加拿大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看病流程是这样的:
生病后需要先看家庭医生,
注意,这里的家庭医生与我们所说的私人医生并不是一个概念,他们的家庭医生仅起到一个预看诊和转诊的作用,家庭医生看诊后再帮病人约专科医生。
家庭医生看诊费用很低,看诊水平和专科医生比也有较大差距。因此,视频中的女子因约不到家庭医生而拖延了2年时间看不上病。
02
在加拿大看病以等待时间长和药品价格昂贵而闻名于世。
以该女子所在的省份新斯科舍省为例,平均每一位家庭医生手中都有约55800个病人在等候。
在新不伦瑞克省,上个月就有一名急性肾衰竭女子前往当地医院看诊,结果在急诊室苦苦等了11个小时,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25%的人等候专家门诊超过2个月,52%的人表示在周末和晚上看病难。
2014年加拿大有约52513人前往海外接受非紧急治疗。
虽然加拿大实行全民免费医疗,看病不要钱,但是药品却非常昂贵,加拿大药品费用在全球位列第二,一些药物价格比欧洲及美国要高出3倍多。
政府能够为其兜底的财政支撑岌岌可危,近些年国家不断缩小投入,大力发展私立医疗。
而一些高净值人士为了看病时的巨额费用能够报销,他们会根据自身需求购买保险,享受高质量的私人医生服务,而普通民众就只能日复一日的排长队。
类似加拿大看病难的国家不在少数,英国、澳大利亚等国以上问题同样严重。
2015年著名影视演员李冰冰便在微博吐槽,在澳大利亚高烧不退,医生却无法确诊,回国后病情才稳定下来。
许多网友讲述自己在国外看病难的经历:
03
反观国内,虽然医疗体系不算完善,也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如果不是看顶级医院的大牌专家,只需在网上预约挂号,一般一两个星期便能看上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
而急诊更是不限号,随到随看。当天安排进行相关检查,当天出检查结果基本也是可以实现的。
可即便如此,频繁的医院纠纷、紧张的医患矛盾的确令医务从业者心里喊苦,承受着不小的委屈。
“服务态度差,看病速度慢”
“排了2个小时的队终于到我看病了,不到5分钟给我看完。”
“医院病床从来都是满的,好不容易约到个病床,结果病还没好利索就让病人出院。”
“医院是公益性机构,是救死扶伤为人民服务的,本就不应该收费那么贵”
"......"
种种情况都可以成为医生被骂的理由。
现阶段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医疗制度确实还不够完善,穷人不敢生病,更是不敢生大病,一个家庭若出现一例大病,整个家庭都会被拖垮。富人虽看得起病,但是相对繁琐和低效率的看诊,也令富人们心生不满。
04
一个好的医疗制度,是以解决占社会主流人群的普通民众的需求为目标,一个健全的医疗制度,完全靠政府财政支撑,现阶段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以英国、加拿大为代表的欧洲发达国家实行的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已经给出了答案。
健全的医疗制度,应该是政府主导型的市场化医疗,保障各阶层民众的医疗需求。既要避免发生欧洲免费医疗的陷阱,也要借鉴他们市场化的先进医疗保险制度。
如何让他们高水准的私人医疗体系,以更低费用、更便捷高效的运用到我国社会中,分摊公立医疗资源压力,解决高诉求人群的医疗需求。
目前,国内的高净值人群愈发重视医疗体验,传统的公立医疗服务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政策的放宽和引导下,私人医疗服务正强势崛起。国康健康管理便是在此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医疗服务机构,对高净值人群提供高端的健康管理服务。
当然,我国医疗制度的完善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磨合,但即便如此我们都应该感到庆幸,和加拿大等国相比,我国起码不会出现令患者排队2年被活活拖成癌症晚期的情况。
本文地址://www.jxcbj.com/fuwugushi/1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