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讲讲故事。
所谓“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古有“汉文帝亲尝汤药”“闵损芦衣顺母”“陆绩怀橘遗亲”等故事,无不体现着“孝”之美德。而今天要讲的故事,不单单是说孝,更重要的是主人公留下的止咳神器,让后世广为受益啊。
孝感天地,遗留止咳神器
清代县令杨谨对待母亲十分孝顺,父老乡亲们给他起了个称号“杨孝廉”。杨太夫人积劳成疾,多年来肺弱痰多,咳嗽不止。看着母亲每日如此难受,作为孝子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他到处遍访名医给母亲治病,但都没有效果。杨孝廉十分发愁,他甚至想替母亲承担咳嗽的折磨……
一次偶然的机会,孝廉听闻神医叶天士有着妙手回春的好本领,但此人性情古怪,一般不轻易出山。杨孝廉牢牢抓住这根母亲的救命稻草,不畏跋山涉水、千里躬求,终于感动了叶天士,将他迎回府为母亲细心诊治。叶天士判断母亲是积劳成疾,不是平常汤药能够治好的,于是就运用祖传秘方给杨太夫人治病,终于治愈她久咳痰多的老毛病。
此后,杨太夫人以八十四高龄仙逝,临终前嘱咐杨孝廉要将蜜炼川贝枇杷膏造福于世人。于是,杨孝廉制膏布施,且遵循秘方,用十余种珍贵药材,如:川贝、桔梗、枇杷及纯正蜂蜜等炼制而成川贝枇杷膏。凡患久咳痨疾,内伤吐血的人,只要一用此药,都屡试屡应,从此,川贝枇杷膏作为民间的止咳神器,被广为使用.
原来“川贝枇杷膏”竟含着这样一个故事,因为一个“孝”字, 止咳神器得益于后世,“川贝枇杷膏”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原来,川贝和枇杷都对清热和化痰有着很好的效果。由川贝、枇杷、桔梗、纯正蜂蜜等制成的川贝枇杷膏,对于治疗伤风咳嗽、感冒咳嗽、津液干枯、虚火上升、喉舌焦躁、气弱痰多、喉炎喉痛、喉痛声哑等病症有很好的效果。但要注意的是,川贝枇杷膏主要用于燥热咳嗽,此时痰黏色黄、舌尖红、苔薄干。但咳嗽若是因为风寒引起的,再服用川贝枇杷膏,则会导致病情加重。
如何区分寒咳与热咳呢?
首先3类人群在服用川贝枇杷膏时还需注意:
1、糖尿病病人禁服,因为川贝枇杷膏中含有蜂蜜、麦芽糖和糖浆,可能引起血糖升高。
2、患有肝病、肾病、肺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否则可能影响病情。
3、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要注意药物间的反应。
由上面所说,川贝枇杷膏并不是适合于所有咳嗽,若是寒咳使用还可能加重。这下不少人就纳闷了,一样都是“咳咳咳”,该怎么区分寒咳与热咳呢
其实从中医角度看,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有风寒暑湿燥火等各种病因,但总的来说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燥热咳嗽。
1.风寒咳嗽
外感风寒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白稀痰,鼻塞流清涕,咽痒,恶寒头痛,周身骨痛,舌苔薄白。
2.风热咳嗽
外感风热引起,主要表现为咳嗽,咳黄稠痰,不易咯出,或有少量血丝,鼻塞流浊涕,口干,咽干咽痛,或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舌红,苔薄黄。
3.燥热咳嗽
主要发作于秋天,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粘难出,口干鼻燥,咽干咽痛,声音嘶哑,舌尖红,苔薄干。
4.内伤咳嗽
分为痰热咳嗽、痰湿咳嗽、阴虚咳嗽、肺虚久咳,多为外感咳嗽拖延不治导致,在此就不--一细说。
总而言之,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
用对这些不再“咳咳咳”
寒咳,用温肺的药物,如镇咳宁、咳喘顺和橘红化痰丸等。
热咳,可用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如感咳双清、急支糖浆、清热消炎灵、黄连上清片、蒲地蓝口服液。
燥咳,则适宜用润肺的药,如川贝、杏仁、川贝枇杷膏、蛇胆川贝口服液等。
提醒:要记住,不要在家拖久,吃药两天没动静,就找大夫,不要自己瞎琢磨!
用药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食疗辅助:
风寒咳嗽:红糖姜枣汤、姜杏粥
风热咳嗽:桑菊杏仁茶
燥热咳嗽:雪梨炖冬菇、杏仁炖雪梨、川贝炖雪梨、银耳冰糖煲雪梨。
本文地址://www.jxcbj.com/jiankangyoubaodian/126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