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论文。这篇论文是迄今为止统计数量最多的新冠肺炎病例研究,共纳入138例患者,作者是我国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彭志勇。
在研究中提到1例疑似的“超级传播者”(Super-spreading,也被称为超级感染者),这例患者因腹泻、恶心等症状入院,随后传染了至少10名医护人员。
在此之前,钟南山院士就曾透露,武汉的一个住在神经科的病人感染了14个医护人员[2]。这名患者也被认为可能是个超级传播者。
什么是超级传播者?
在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非典”期间,WHO将病毒传染给十人以上的患者定义为超级传播者[3]。
这类患者较其他患者具有更强的传染性,他们符合很有名的“80/20法则”,即20%的感染者导致80%的疫情传播。
我们可以把这类患者想象成“病毒手榴弹”,所到之处都可能出现传染病的爆发式传播。
为何会出现超级感染者?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会相继发生反应,产生获得性免疫力(也称为适应性免疫力或后天免疫力)。
不同个体之间的免疫系统运行速度和免疫力强弱会有差异。其中,免疫力较弱的人群感染病毒后,由于缺乏足够的免疫保护,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数量较常人更多,传染性会更强。
之前非典期间所发现的SARS病毒超级传播者主要是长期患有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正是免疫力较弱的人群。
这类患者表现的症状形式越多,例如,如果一个患者同时有喷嚏、咳嗽、腹泻等多种症状,造成的传播可能也越多。
超级传播者的危害有多大?
在2003年,广州一例44岁的男性患者,传染了50多名医务人员,20多名亲朋好友。而被他感染的一位医生,因参加婚礼到了香港,引发了香港的非典疫情,并感染了15名旅行者,将病毒传播到了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之后又传回北京[4],传播路径详见下图。
而在北京,1例91岁的男性患者,则将全家传染了个遍(传播路径见下图),直接或间接导致了36人感染SARS,其中包括4名医务人员[5]。
不难看出,新冠病毒会引起病毒的链式传播及聚集性发病,还易造成医务人员感染,会严重影响疾病的防控难度。
医生如何识别超级传播者?
只有及时地识别出超级传播者,才有可能打断传染链。
在非典期间,SARS的“超级传播者”主要有以下特征:
人数少,仅占SARS人数的1%~2%。
危害大,往往是“一人传多人”。
年龄偏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慢性肾功能不全)。
病情重,进展快,迅速发展为重症,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被感染者多为密切接触者,呈现聚集性。
此次在JAMA中报道的这例超级传播者,病例中没有详细描述这例患者的基础状态,尚不清楚是否也和SARS的超级传播者特征一致。
如何防控?
钟南山院士1月21日在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对于“超级传播者”,首先还是把隔离做到位,不让它产生。其次,是出现了以后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一旦发现后,做更严格的隔离和特殊的医疗处理的照护。
本文地址://www.jxcbj.com/tjcs/78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