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用的实际两大类药物,一个是干扰素的,一个是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药。
干扰素是针剂,是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的一个药物,但是它需要打针,特点就是有相对固定的疗程,比如说一年或者延长一年半,相对固定的疗程,然后E抗原血清转换率比较高,E抗原容易被清除,再有一个就是短期疗程可能就解决问题。
但也有不足,就是说用上药以后不是所有病人都有效,百分之三四十的病人有效,剩下无效的人群就白打了,所以我们现在强调干扰素治疗,需要监测随访个体化。
另一类药物就是抗病毒药,抗病毒口服药物特点,就是用上以后病毒抑制很好,但是得长期用,停药容易复发,所以这两类药各有优缺点,都不完美,如何选择由医生来定,根据病人基础状态,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两类药物,干扰素肯定不是终生用药,基本有个疗程,干扰素特点就是有限的疗程,使一部分病人达到很好的治疗反应,停药不复发,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但是如何把这个药用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我们强调,在指南里强调干扰素的病人我们要个体化,也就是说治疗半年或者三个月的时候,我们评价干扰素治疗反应是不是好,如果好继续用,不好改口服抗病毒药,这是我们新指南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
另外一大类药就是直接抗病毒的,就是口服抗病毒药 ,首先我们强调这种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治疗,因为抗病毒作用很强,但是没有真正把病毒复制的模板解决掉,只是中间环节给阻断了,药一撤这个环络还能继续和上,所以短时间内治疗停药复发率非常高,乙肝发作以后疾病又进展了,所以我们强调口服抗病毒时间要长,但是我没有强调终生治疗。
对一般的慢性肝炎,我们分别对待,比如对E抗原阳性慢乙肝,治疗疗程是这么定的,如果出现了E抗原的血清转换,转氨酶正常,DNA检测不到了,达到所谓治疗标准了,我们可以巩固治疗,至少三年才考虑停药,也不一定都停药 ,根据病人情况。
比如病人有肝硬化表现,脾大,还是继续延长疗程,年轻的可以考虑停药试试,但是停药也别大意,因为有一部分停药以后又复发了,复发可以再治,但是对于一个基础不好的,复发反弹可能危及病人生命,所以停不停药要医生来权衡利弊。
这里面有个问题出来了,这种长期治疗就有耐药的问题了,因为核苷酸类似物容易耐药,耐药是我们最关注的,因为一出现耐药就没效了,又出现病情复发了,所以这里面我们强调,耐药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新版指南非常明确强调,首选或者叫优先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就是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这两个药,是我们优先选择的。
当然原来指南没有强调一定要用这两个药,别的药也都建议的,像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也可以用,但是现在我们强调这些药物容易拿到,或者能够承担的话,最好还是用强效低耐药,是优先选择。
耐药管理方面还有一条很重要的,就是选择恰当的病人,该治的治,不该治的不要治,免疫耐受期病人病毒载量很高,机体免疫没有活化,靠抗病毒药来发挥作用,这样病人用上药以后非常容易出现耐药,耐药以后对后续治疗就影响很大了,真的需要肝药治的时候断药了,没药可用,这也非常不利。
所以强调该治的一定要积极治疗,不该治的也不要那么积极,避免耐药的发生,对后续治疗是不利的,适应症选择 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是强调在医生指导下,不要自己在家里买药就治了,比如张三这个抗病毒治疗很好,对你就可能是不需要治的,一定到医院看,有的病人说亲戚朋友用上抗病毒非常好,自己也买了抗病毒吃上了,后期很快出现耐药,这些是非常不利的。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耐药的管理,要个体化,优化治疗,治疗半年甚至三个月我们就要评估,效果不好赶快调整,不要等耐药了或者出现耐药以后再换,还有就是一旦出现耐药要及时进行挽救治疗。
所以我们强调慢乙肝口服抗病毒治疗过程中,一个是选择合理的适应症,第二强效低耐药,第三就是对不是强效低耐药进行优化治疗,第四及时发现耐药及时处理。
本文地址://www.jxcbj.com/tjcs/8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