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病为什么会水肿肾脏病患者出现水肿大家都不觉得奇怪,因为水肿是肾脏病的一大症状。那么肾脏病为什么会水肿呢?
众所周知,肾脏是身体排出水分的主要器官,当肾功能受损时,致使钠和水分不能排出体外,潴留在体内即引起水肿。因此,水钠潴留,是肾脏病水肿的基本病因。
(1)肾脏强大的调节能力是基于肾小球有巨大的滤过面积、充足的血流量、灵活的滤过功能、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功能的平衡而实现的。肾脏病时因肾小球结构受损,滤过面积及血流量减少,通透性降低,但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完好,使得这种平衡被打破(“球-管失衡”),从而导致尿量减少,体内水分增加。
(2)肾脏可分泌许多内分泌激素,如肾素,调节水盐代谢。肾脏病时,肾血流量减少,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分泌增加,导致肾小管中钠与水的重吸收增加,水钠潴留。
(3)肾脏病时常伴有蛋白尿,由于长期、大量的蛋白质从尿液中漏出,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形成低蛋白血症,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水分外渗,引起水肿。另外,低蛋白血症还可引起有效血容量减少,致使继发性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与钠增加,引起水肿。
(4)肾脏具有重要的内分泌功能,可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造血。肾脏病时由于肾内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减少,引起贫血:贫血致肾脏缺血,肾脏缺血时肾素分泌增高引起血压升高;贫血、高血压、肾脏病时体内代谢产物蓄积以及免疫力下降,则继发心脏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后者又为水肿的成因,常见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另一方面,当血容量或有效循环血量下降时,可引起利钠激素(心房肽)减少。此激素有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的作用,故当利钠激素分泌减少时有利于醛固酮发挥潴钠作用,而致水肿发生。
(5)肾脏病时,尤其是严重的肾脏病,往往继发肝脏损害,医学上称“肝肾综合征”(中医学亦讲“肝肾同源”),肝脏病也是水肿的又一病因,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致使恶性循环。
(6)肾脏病时,尤其是肝肾同时受到损害时,常常继发雌激素水平增高,也可引起体内水钠潴留而引起或加重肾性水肿。
综上所述,引起肾脏病水肿的原因多种多样,只有对因治疗,才能发挥肾脏病治疗的最佳疗效。
本文地址://www.jxcbj.com/tjcs/8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