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尿素(或尿素氮;英文缩写UREA,BUN)
【参考值范围】
以尿素计算:2.86~8.20mmol/L(17.2~49.2mg/dl)
以尿素氮计算:2.86~8.20mmol/1s(8.01~22。96mg/dl)
【解读要点】
(1)血液中尿素所含的氮称为尿素氮。尿素是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的最终产物,它在肝脏合成,经肾小球过滤排出。测定血液中的尿素可以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
(2)血液中的尿素含量随着饮食中的蛋白质多少而成比例地改变。高蛋白饮食可能引起尿素轻微升高,如果肝肾都很好只是尿素轻微的升高,一般来说饮食上的,原因可能性较大。
(3)病理性血液尿素增高: ①肾前性疾病:最重要的,原因是失水,任何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因为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低而血液尿素增加;②肾性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等; ③肾后性疾病:所有可能使尿路阻塞的因素。
(4)血液尿素降低:除孕妇以及低蛋白高糖饮食者以外,常见于肝功能衰竭者。
2.血清肌酐(英文缩写CRE)
【参考值范围】
连续监测法
男性53~97 μmol/L(0.60~1.10mg/dl)
女性44~80 μmol/L(0.50~0.90mg/dl)
终点法
男性44~133 μmol/L(0.50~1.50mg/dl)
女性70~106 μmol/L(0.80~1.20mg/dl)
【解读要点】
(1)肾病初期,血清肌酐通常不升高,直至出现肾脏实质性损害,血清肌酐才开始升高。所以若是尿素升高伴随着肌酐升高,一定要尽快求助于肾内科医师。
(2)血清肌酐主要应用于晚期肾脏疾病的判断与评估。
3.尿酸(英文缩写UA)
【参考值范围】
男性149~416μmol/L(2.5~7.0mg/dl)
女性89~357μmol/L(1.5~6.0mg/dl)
【解读要点】
(1)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饮食中的嘌呤会影响尿酸,若在短时间内大量地吃嘌呤含量高的海鲜和啤酒,可能导致尿酸的快速升高。
(2)有痛风临床表现同时血清尿酸增高,即可诊断为痛风,但不是所有尿酸增高都是痛风。
(3)肾脏疾病、年龄老化、血液病、血压高也会有尿酸增高的表现。
4.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胱抑素C,英文缩写,CyS C)
【参考值范围】
0.59~1.03 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同)
【解读要点】
(1)胱抑素C是一种低分子量蛋白质,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理想的标志物,作为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反映肾功能受损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尤其对发现早期轻度肾功能受损的能力较好。
(2)肾脏损害,肾小球受损时,血清胱抑素C升高。
5.尿液微量白蛋白(英文缩写mAlb)
【参考值范围】
2.0~13.4mg/24小时尿;晨尿0.5~9.2mg/L;随意尿0.62~11.0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同)
【解读要点】
(1)尿液微量白蛋白增多提示肾小球病变向慢性过渡。
(2)尿液微量白蛋白升高常见于糖尿病肾病,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
6.尿液α1微球蛋白(英文缩写α1-MG)
【参考值范围】
0.94~3.34mg/24小时尿(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α1-MG是肾近曲小管损害的标志蛋白,用于对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判断。
(2)肾小球肾小管病变时增高。
7.尿液β2微球蛋白(英文缩写β2-MG)
【参考值范围】
0.03~0.37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液中B2-MG排出增高,说明肾小管重吸收障碍,称为肾小管性蛋白尿,可以与以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相区别。
(2)尿液β2-MG增高,常见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病、慢性肝炎等。老年人也高于常人。
8.尿液N-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英文缩写NAG)
【参考值范围】
尿液中NAG呈偏态分布,中位数9.13U/g肌酐,第95百分位数16.10U/g肌酐。(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1)尿NAG增高是肾小管损伤的早期指标,常见于急性和慢性肾炎、休克引起的肾衰竭、肾病综合征、中毒性肾病;流行性出血热时增高。
(2)可以反映早期肾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3)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晚期、肝组织有纤维化倾向时增高。
9.尿液转铁蛋白(英文缩写MTFU:TRF)
【参考值范围】
<2mg/L(不同厂家试剂参考值有所不同)
【解读要点】
尿液TRF反映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TRF增高主要见于糖尿病肾病。
本文地址://www.jxcbj.com/tjcs/83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