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及喉部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略出称为咯血(hemoptysis)。少量咯血有时仅表现为痰中带血,大咯血时血液从口鼻涌出,常可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死亡。一旦出现经口腔排血,究竟是口腔、鼻腔、上消化道的出血还是咯血,是需要医师仔细鉴别的。鉴别时须先检查口腔与鼻咽部。观察局部有无出血灶,鼻出血多自前鼻孔流出,常在鼻中隔前下方发现出血灶;鼻腔后部出血,尤其是出血量较多,易与咯血混淆。此时由于血液经后鼻孔沿软脚与咽后壁下流,使患者在咽部有异物感,用鼻咽镜检查即可确诊。其次,还需要与呕血进行鉴别。呕血(hematemesis)是指上消化道出血经口腔呕出,出血部位多见于食管、胃及十二指肠。对于咯血与呕血可根据病史、体征及其他检查方法进行鉴别(表1-1)。
【病因与发生机制】
咯血原因很多,主要见于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
1.支气管疾病 常见的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支气管结核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少见的有支气管结石、支气管腺缩、支气管黏膜非特异性溃疡等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炎症、肿瘤、结石致支气管黏膜或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或黏膜下血管破裂所致
2.肺部疾病 常见的有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较少见于肺淤血、肺栓塞、肺寄生虫病、肺真菌病、肺泡炎、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和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肺炎出现的咯血,常见于肺炎球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杆菌肺炎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有时也可出现痰中带血。在我国,引起咯血的首要原因仍为肺结核。发生咯血的肺结核多为浸润型、空洞型肺结核和干酪样肺炎,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较少出现咯血。肺结核咯血的机制为结病变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导致痰中带血或小血块;如病变累及小血管使管鉴吸洲,和雕成中等量咯血;如空洞壁肺动脉分支形成的小动脉瘤破裂,或继发的结核性支气管据张形成而动静脉破裂,则造成大量咯血,甚至危及生命。
表1-1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
|
|
病因 |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肺炎、肺脓肿、心脏病等 |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胃黏膜病变、胆道出血、胃癌等 |
出血前症状 |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 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
出血方式 | 咯出 | 呕出,可为喷射状 |
血的颜色 | 鲜红 | 暗红色、棕色、有时为鲜红色 |
血中混有物 | 痰、泡沫 | 食物残渣、胃液 |
酸碱反应 | 碱性 | 酸性 |
黑便 | 无,若咽下血液量较多时可有 | 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可持续数日 |
出血后痰的性状 | 常有血痰数日 | 无痰 |
3.心血管疾病 较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所致肺动脉高压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另有肺栓塞、肺血管炎等。心血管疾病引起咯血可表现为小量咯血或痰中带血、大量略血、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和黏稠暗红色血痰。其发生机制多因肺淤血造成肺泡壁或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和支气管黏膜下层支气管静脉曲张破裂所致。
4.其他 血液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某些急性传染病(如流行性出血热、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等)、风湿性疾病(如结节性多动脉炎、系统性红斑狼疮、Wegener肉芽肿、白寒病等)或气管、支气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均可引起咯血。
本文地址://www.jxcbj.com/tjcs/84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