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是消化管道的一部分,往上连于咽,往下和胃相连,全长约25厘米,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三段。
食管癌又叫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整体预后差,死亡率高。2020年4月,《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上发布了一项相关研究统计,2017年全球的食道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中,我国几乎都占了一半。
中国食管癌绝大多数都是晚期,所以治疗效果不好。过去,晚期食管癌的治疗基本只能依赖化疗,效果不佳。但近几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和免疫药物的加入,食管癌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在经过综合治疗后,部分患者实现了带瘤生存,甚至临床治愈。目前,免疫+化疗的组合已经成为这类患者一线的主流选择了,我国也有三款免疫药物可供选择。最近,O药也获批并加入了其中了!这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O药对治疗食管癌有什么作用?
食管癌或者胃食管连接部癌里面有一部分属于可手术的局部晚期患者(一般2期或者3期)。然而手术后一段时间,这些患者里面依然有不少会复发。
但很遗憾的是,即使明知有较高的复发风险,但长期以来,手术后患者只能观察和随访,复发后再想办法处理。因为发现没什么东西能真正有效降低复发率,直到近年来免疫疗法的出现。
2022年6月底,免疫药物纳武利尤单抗(俗称O药)连续获批两个食管癌的适应症,分别是:1、联合氟嘧啶类和含铂化疗,用于晚期或转移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一线治疗;2、用于经新辅助放化疗及完全手术切除后仍有病理学残留的食管癌或胃食管连接部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O药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一个获批这个适应症的免疫疗法。同样的适应症在美国也是2021年5月才刚获批。简单的说,免疫治疗能让一些能手术的局晚期食管癌患者显著降低复发风险。
生活中该如何预防食道癌?
由于食道癌的早期症状与咽炎相似,因此常被患者忽略,导致发现不及时。食道癌的早期症状可以总结为“三感一痛”:1、食管异物感;2、吞咽梗噎感;3、咽喉紧迫感;4、胸骨后疼痛。
对于食管癌,想要早发现,仅仅通过症状来诊断,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尽早筛查。
据上海市抗癌协会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2021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年龄>40岁,并符合下列任一危险因素者为食管癌高危人群:
1.来自我国食管癌高发区(我国食管癌发病最密集的区域位于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南侧,尤以磁县为著,在秦岭、大别山、北川、闽粤、苏北、新疆等地也有相对集中的高发区);
2.有上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反酸、进食不适等;
3.有食管癌家族史;
4.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
5.具有食管癌高危因素如吸烟、重度饮酒、超重、喜食烫食或患头颈部、呼吸道鳞癌等;
6.患有胃食管反流病(GERD);
7.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
《中国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版)》指出,目前研究已经明确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并在生活中较为常见,大家可以积极行动起来,针对性预防。
方法1:避开危险因素
食道癌的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饮食习惯、家族遗传、饮酒、吸烟。
戒烟戒酒是必须的。研究显示,腌制食物、霉变食物、不规律饮食、烫食、过于辛辣、高盐饮食、进食过快等饮食习惯,均会增加食管癌风险。
方法2:增加保护因素
(1)适量摄入膳食纤维;
(2)在膳食中补充钙;
(3)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方法3: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建议:
(1)普通内镜检查,每两年1次;
(2)内镜检查病理提示轻度异型增生,每年1次内镜检查;
(3)内镜检查病理提示中度异型增生,每半年1次内镜检查。
其实,预防食道癌并不难,难的是开始,难的是坚持。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远离癌症,守护健康!
本文地址://www.jxcbj.com/yixuexindongtai/127066.html